7月30日,盖世汽车注意到,据路透社报道,有知情人士周三称,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已与特斯拉签署了一份价值43亿美元的合同,为后者储能系统供应磷酸铁锂电池。
知情人士称,LG新能源将从其美国工厂为特斯拉供应磷酸铁锂电池。LG新能源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和通用汽车。
值得注意的是,LG新能源在周三早些时候表示,已签署一份价值43亿美元、为期三年的全球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,但并未披露客户身份。
LG新能源也未说明这些磷酸铁锂电池将用于汽车还是储能系统。
LG新能源在回应路透社时表示:“根据协议,我们受到保密义务的限制,无法披露客户身份。”
盖世汽车还注意到,7月30日,宁德时代盘初一度涨超1%至468港元,再创上市新高;随后下跌,截至7月30日11点以前,其股价一度跌超6%至431.6港元。
有分析称,宁德时代的股价波动或许与同一日的消息“LG新能源与特斯拉签署价值43亿美元电池供应协议”有关。
继续“深绑”特斯拉?
目前,对于上述消息的真伪,LG新能源与特斯拉皆暂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。
据悉,LG新能源的这份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的期限为2027年8月至2030年7月。LG新能源表示,合同中包含一项可选条款,可将协议期限最多延长7年,并根据与客户的协商增加供应量。
特斯拉选择LG新能源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意外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特斯拉都是LG新能源的重要客户。
根据韩国经济新闻6月14日报道,LG新能源将投资5800亿韩元用于在韩国忠北梧仓第二工厂新设“4680圆筒型电池”生产线,为特斯拉供货。该公司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将其投入量产,由此将实现4680圆筒型产品全球最快量产,4680圆筒型产品被称为全球电池行业“游戏规则改变者”。
分析人士认为,通过此次投资,韩国LG新能源进一步巩固了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,在全球电池竞争中把握住了获胜机会。
需要提及的是,就在近日,LG新能源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。
数据显示,报告期内,该公司合并营收5.6万亿韩元,环比下降11.2%;但营业利润同比暴涨 152.4%,环比增长31.4%,达到 4,922 亿韩元,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,950亿韩元;营业利润率达8.8%。
这一成绩远超市场预期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若不包括根据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获得的税收抵免,LG新能源营业利润将为14亿韩元;合并营收为5.565万亿韩元,同比下降9.7%,环比下降11.2%;净利润达910亿韩元,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达240亿韩元。
与这份亮眼财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财报发布当日,LG新能源股价却一度下跌2.3%。
这种 “叫好不叫座” 的反常现象,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其业绩可持续性的考量。资本市场的担忧,除却LG新能源利润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“抢购潮”外,LG新能源客户集中度较高也值得关注,其中以特斯拉等为首的欧美车企客户量占比过高是主要问题。
若上述消息为真,也就是说,LG新能源又一次“深度绑定”了“财神”特斯拉。
中企北美市场或迎冲击?
在一定程度上而言,对于供应商而言,深度绑定老客户也是一件好事,尤其是特斯拉近期似乎尤其看好韩系供应商。
就在7月28日,三星电子宣布与某客户已达成一项22.8万亿韩元的芯片生产协议,该协议将持续到2033年底。而这一客户被马斯克本人亲自承认,就是特斯拉。
接连斩获特斯拉大客户订单,韩系供应商自然是喜笑颜开。
但这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,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路透社报道称,目前,LG新能源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之一,该公司已于今年5月在其密歇根工厂启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。
若特斯拉当真与LG新能源深度绑定上述合作,也存在特斯拉看中了LG新能源在北美本地化生产带来的关税规避能力的可能性—— 按照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,北美本土生产的电池可获得税收抵免。
然而,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长期由其中国电池企业主导,但中国电池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业务不多。
也就是说,由中国企业主导十年的磷酸铁锂版图,或许会在北美市场有被冲击的可能。
一直以来,LG新能源在竭力挤出其财报中的“关税”水分,并且积极拓展客户。
6月16日,盖世汽车注意到,据韩联社报道,LG新能源宣布,已与中国整车厂商奇瑞汽车签署了一项为期6年的46系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。
根据协议,LG新能源将向奇瑞汽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,订单规模达到8吉瓦时,按照行业平均每辆电动汽车约65-70kWh的装机量计算,足以满足约12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。
虽然目前合同的具体价值尚未确定,但考虑到当前电池市场的价格走势以及圆柱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,这一订单金额无疑将十分可观。
行业专家推测,该合同金额可能超过1万亿韩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