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,产业为基。近年来,玉门市下西号镇锚定“一镇一品”产业发展布局,以枸杞特色产业为引擎,推动现代枸杞产业全链条升级,让红火的枸杞产业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绘就出一幅产业兴、百姓富、乡村美的生动画卷。
重塑核心环节激活产业“新动能”
走进下西号镇枸杞小镇,枸杞大厦气派耸立,交易市场人来人往,展示体验馆内枸杞产品琳琅满目……这些已建成的产业载体,正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注入焕发新活力。该镇精准施策,对枸杞大厦、交易市场、育苗基地、数字农场等进行系统包装打造,规范运营模式,让每一个载体都成为产业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充分发挥集群效益。
“不仅要种得好,更要卖得好、效益好。”下西号镇副镇长倪卓介绍说,通过入股甘肃表青惠农有限公司,积极争取产业强镇、枸杞小镇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,为产业发展注入“强心剂”。如今,表青500吨锁鲜枸杞加工生产线、杞皇3000吨原浆枸杞加工生产线、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,7条锁鲜、冻干、多糖提取生产线高效运转,推动枸杞产业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规模化发展”跨越,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延长。
创新加“料”延伸价值“新链条”
“这‘玉门景观门’造型的雪糕,既有地方特色,又有枸杞的清甜,太受欢迎了!”在枸杞展示体验馆,游客对文创雪糕赞不绝口。这是下西号镇延伸枸杞产业链的创新实践,除了传统枸杞产品,该镇深挖文化内涵,注册“祁连杞豆水、祁连杞豆汁”2个商标,推出“玉门景观门”“铁人油田”“酒泉航天”等系列文创雪糕,开发玩偶、帽子、T恤、钥匙挂件等枸杞文创产品,让小小的枸杞“变身”为承载文化、连接市场的特色商品。
从田间地头的枸杞果,到车间里的锁鲜枸杞、原浆饮品,再到货架上的文创产品,下西号镇通过“种植+加工+文创”的模式,不断拓展产业边界,让枸杞的附加值节节攀升,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益壮大。
富民惠民共享振兴“新成果”
产业发展的落脚点,最终是惠及百姓。如今的下西号镇,枸杞产业的红利正源源不断流向千家万户。川北镇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5.2万元,200余户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从“农民”变“产业工人”,钱包越来越鼓,笑容越来越甜。
“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,现在在枸杞加工厂上班,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,还能照顾老人孩子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!”下西号镇下东号村村民郑平山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如今的下西号镇,凭借枸杞产业的蓬勃发展,先后荣获第十二批省级文明乡镇、全省“明星乡镇”、第二批“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”和第十一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等称号。下一步,该镇将持续深耕枸杞产业,在品牌打造、市场拓展、科技赋能上再发力,让枸杞红遍田野、香飘全国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