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奇思妙想描绘中国

用奇思妙想描绘中国

西班牙男孩马乐乐展示了用废弃红酒塞做成的“狮子头”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在第四届活动中获得“中国之星”称号的来自加纳的贝语馨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。

在第一场活动中获得“中国之星”称号的倪,只讲述了她从中国“小白”开始的历程。

“我最大的爱好是手工制作。我可以把垃圾变成艺术品!”视频中,西班牙8岁男孩马乐乐面对镜头,指着家中用废弃的红酒瓶塞、酸奶盒和塑料瓶做成的俏皮“狮子头”,里面含有中国元素。这是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汉语桥“一分钟中国行”系列活动第四届“一分钟趣味‘环保’”创意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的视频作品之一。

据介绍,该活动自6月30日启动以来,获得了全球高校、机构和华人爱好者的积极参与,共收到来自西班牙、比利时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1件影像作品。参赛者用中文描述了他们的创意,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旧物,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。不少观众表示被选手们的奇思妙想“惊艳”了,也对解说员的中文水平赞不绝口。

展示在线汉语学习成果

如今,海外汉语学习者不仅可以在网上学习汉语课程,还可以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。

汉语桥“一分钟中国行”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展示海外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成果的平台。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,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,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和爱好者。

在活动中,许多参赛者分享了他们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水平的经验。在第一次活动中获得“中国之星”称号的倪独树一帜,用一个人装点了多个角落,诠释了从中国“小白”一步步向前的过程;来自越南的阮分享了她通过学习汉语改变生活的感人故事。在她看来,中文在促进她的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此外,参赛选手还在网上展示了各种中文才艺:来自尼日利亚的周颖自创韵律诗,身着中国传统服饰讲解中尼文化趣事;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金星深情地朗诵了散文《背影》;来自津巴布韦的杨静很幽默,带来了一个“有特色”的天气预报。

把自己和中国联系起来。

在汉语桥“一分钟中国行”系列活动中,参赛选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汉语水平,还将自己与中国联系起来,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。

“中国元素”是此次活动的热门话题之一。参赛选手邵秀梅来自柬埔寨。在她看来,随着中国的发展,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柬埔寨人民的喜爱。“每年临近中国农历新年的时候,你也能感受到柬埔寨的节日气氛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柬埔寨人正在学习中文,并期待着访问中国。”

来自菲律宾的选手马晓丹和邵秀梅有着相似的感受。“比赛将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联系在一起。我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热爱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朋友,这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学习中文。”

汉语桥“中国一分钟”的活动主题各不相同,有创意、带货、环保等等。选手们表示,不同的主题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。

今年10月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的汉语桥“一分钟中国行”系列第四届“一分钟趣味‘环保’”活动古树认养仪式上,中国参赛选手代表为认养的一级古树挂牌浇水。参加本次活动的苏来自乌克兰,在第四届活动中获得三等奖。在她看来,汉语桥《一分钟中国行》不仅让参赛选手通过中文连线,也让大家通过共同关心的话题连线。”例如,这项活动是为了让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变得更美好。”苏对说道。

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

对于参赛选手来说,参加汉语桥“一分钟中国行”系列活动的日子是美好而有趣的,但他们希望未来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。

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马乐乐,梦想着能把中文说得“拔尖”。“长大后,我想去中国上大学,和更多的中国人说话,告诉更多的人我眼中的中国”。就在视频拍摄的前几天,他和中国先生学了舞狮,受此启发,他们用家里丢弃的旧物做了一个“狮子头”,甚至在视频结尾表演了一场舞狮。“我很喜欢舞狮,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它。”马乐乐说。

马立克乐乐,众多选手各显神通,通过视频分享中国文化,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。

来自俄罗斯的苏安菲用自己的绘画技巧手绘出了身着旗袍的女性,并讲解了中国的服饰文化...参赛选手不仅在比赛中展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,还将其延伸到了赛场外的生活中。

在第四届活动中获得“中国之星”称号的贝语馨是一名来自加纳的大三学生。“中国的文化就像汪洋大海,但我所知道的只是沧海一粟。今后,我将继续探索和学习,并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我的家乡,让加纳的朋友们了解中国,爱上中国文化。”贝雨欣说。

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,马晓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更新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视频,分享他在中国的生活。“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通过视频中的介绍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肖丹说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上一篇:始于方块字的缘分来华留学生讲中国故事十一
下一篇:返回列表